
新闻与媒体
香港《信报月刊》-由推动孩子的美德教育做起
「中国的教育太需要改变了,改变的内容在软件,需要精神的、品德的、美德的改变,这是最缺乏的一个部分,这是为什么我们把着眼点放在美德上。」
上月底,笔者应SOHO中国基金会的邀请,到甘肃东南部的天水市参观了几家小学,了解当地的教育情况。天水市人口有三百多万,虽然旅游资源颇丰富,但由于交通不方便,地方仍然比较落后,游客有限。我从深圳乘飞机先飞西安,然后转乘一天只有一班的小型飞机到天水,航班才开办了不久,政府一直在赔钱。SOHO中国为什么要到天水做教育的慈善工作?因为那里是董事长潘石屹的故乡,就像汕头是李嘉诚的故乡一样,特别有感情。潘石屹回老家建学校吗?不是。是去推广美德教育,而且为学校盖厕所,后者就曾经被人批评花钱做秀,要在偏远山区的学校盖豪华厕所。
过去做善事走过弯路
笔者出于好奇,很想知道这对风头甚劲的中国著名大地产商伉俪,如何做慈善事业。我跟着他们公司的一个团队,一天走访四所小学,既像小学生般旁听老师教孩子整洁的课,也参加了校长和老师的座谈会,分享他们教导学生的喜悦。潘石屹和张欣更带着两个年岁不大的儿子去实地体验穷家孩子如何念书,他们一家人都穿着朴素,平易近人。一天的行程结束后,潘氏伉俪与笔者分享了他们积极推动美德教育的理想和为贫困地区学校盖厕所的考虑。SOHO中国是香港的上市公司,这对中国地产传奇夫妻也希望将来为香港的教育界做些事情,回馈社会。
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谈起他最深的体会,是做这个项目两年多的时间,对他个人来说是能够带来最大的进步,最快乐的是与孩子们一起,“不是说我们给他们付出,学生纯洁的东西反过来感染了我们,这是我们最愿意做的事情,他们给我们带来了快乐”,潘氏一脸满足的面清。其次,他表示,基金会培训了一百多人,有些来自乡下的老师,甚至连天水市都没有去过,一下子把他们带到北京,他和太太会跟他们吃顿饭,他们离开前会搞一个欢送会和毕业典礼,这也是很有意义的事情,看到他们的变化。“十多年前我们就做慈善事业,建一个学校捐款的时候还打上一个大的支票牌子。现在把一百多个老师凑在一起,力量特别大。从课程上来讲,两年多下来,现在可以说扎根了,长叶子了。”
SOHO中国首席执行官张欣回忆,他们做慈善也走过弯路,像所有做慈善的人一样,有一颗热心,也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往往去找中国慈善总会、红十字会给他们捐一笔钱,但不知道这样做会对社会带来好处还是坏处,是多了一个贪污和腐败的机会,还是给真正需要的人一个帮助。“我们一直探讨慈善需要通过什么渠道去做,发觉在中国真正的项目特别的少,要投钱也不知要投哪里去,需要钱的地方很多,但形成不了一个项目。我们开始的时候也有一些专款专项,后来也发现捐不出去。”
不需要捐硬件,软件更重要
后来他们又有另一种想法,潘石屹经常到很多地方,以前到一个省捐一所学校,但他们觉得这样做没有什么意义。张欣指出,中国现在对教育的硬件投入是非常好的,我们那几天见到的是中国最差的地方,但都比我们没来之前的想象中好,任何一个老师都有一千多元工资,政府在九年免费教育的投入非常大,教育局提供很多各种各样的支持,再去盖一个硬件的房子不一定很有用。
“中国的教育太需要改变了,改变的内容在软件,需要精神的、品德的、美德的改变,这是最缺乏的一个部分,这是为什么我们把着眼点放在美德上。”
张欣重视个人品德多于分数,认为小学生考一百分,并不能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美德的人,因为学校没有教晓他们在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怎么才能体现美德的东西,那一套美德教育的教材很具体,但也有很高的一面,举“诚实”为例子,书中说:“诚实是人类一切美德的基础”,孩子会背这些内容的话,对他们的成长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再看“帮助”一条:“你活着是为了做好事,和给别人带来快乐”,张欣认为这些都是有高度的。又例如“服务”:“为什么要给别人服务呢?总是思考怎样给人类每一个成员提供一些服务。”具体到像洗手、整理书包,甚至于别人分享饼干,力量来自很高的视野,但基础的着眼点特别低,入手特别浅,孩子通过这样简单的方法才理解。
美德由教学生洗手开始
“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贡献力量,小学生听不懂,太抽象了。我们发现美德这个东西,也是很偶然的机会,这是达到SOHO中国基金会的最根本的宗旨,需要是在社会物质文明的同时,推动精神文明,但不是我们领导人讲的八荣八耻或五讲四美三热爱。”去年张欣去天水推广的美德,第一个就是整洁。以前天水的学校只有旱厕,在这种环境下根本没法教整洁,因为整洁是教洗手,但怎么洗手呢?因为没有水。他们着手探讨这个问题,在天水能盖厕所的学校只有二十个,还有大量学校是无法盖厕所的,特别是山区,打井也没有水,只好在屋顶上接雨水,做一个储水池。由于物质条件很缺乏,能建起厕所的十家学校,条件算是最好的。
张欣也希望他们的朋友也能参与,因为他们有各自的能量,“美德教育这个项目的试验性阶段已经结束了,下一步要让它扩大、社会性,因为社会的需求是很大的,靠我们几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要把很多社会的力量如别的基金会、别的公司,别的志愿者召集起来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否则只在一个小范围内打不开。”
为股东赚钱与做善事不矛盾
作为一个上市公司的主持人,潘石屹究竟如何在为股民尽量赚钱和做慈善事业两方面做好平衡?他表示,对一个公司来说,有两个方面,一面是讲物质、利润、营业额,就得按一个上市公司的准则去评价,这些一定要做好。另一个是精神的,为社会付出,和看员工在服务过程中有没有提高,绝对不能偏废。“我看到一些极端的例子,就是说,赚钱能力都很强,根据我的经验,中国公司的周期是五年,五年一批公司就没有,为什么呢?要不就是不遵守规则,要不就是偷税漏税,包括三鹿奶粉,它的党委书记也是一个劳模,天天要求下面的员工如何做事,但就是缺乏诚实的美德,因为加了一点三聚氰氨,尽管你的公司创造多高的利润,只是空中楼阁,没有基础,一出事马上就垮下来。近来中国一批一批的公司到香港上市,不少也出了问题,要么做假账,要么偷税,让我们警惕。”所以他强调SOHO中国一定要在物质和精神平衡发展,就像鸟的翅膀一定要平衡,只是其中一个长大的话,一定飞不远。对个人来说也需要平衡,如果只想到赚钱,也不会有进步。
作为公司的CEO,张欣不仅不觉得赚钱与做善事有矛盾,而且更是一种凝聚力。在中国这样一种环境下,要让公司有团结的力量,每一个人有热情去服务,如果没用更高尚的东西把大家凝聚在一起,是很难做到的。她觉得基金会能把员工更好的凝聚在一起。“正因为做慈善的工作,反而给了我们多一些的提醒。美德就像外交似的,我们要重新学习,一步一步的进步。目前很少慈善团体愿意投放到软件是因为摸不着。我们希望给孩子的心灵播种子,等到不知哪一天会出现效果。”
香港人做善事都希望能看得到的,比如捐一个学校可以命名,万世留芳。至于SOHO中国做的美德教育比较冷门,很难量化,也难以看到成绩。但如果做得好的话,可以影响整代人。张欣觉得,坐在简陋的课室里,心里肯定会被打动。“连市长和书记也很积极参与这件事,对他们有什么政绩可言?既没有增加当地的GDP,也没有盖了什么大楼,什么都看不见,但他们都那么重视,所以我相信这种东西的力量是存在的。”
教育是政府部门的事情,一家企业可以做到些什么?张欣也想过找一个国家系统帮忙,但最终没有,她觉得,想改变人心,提高教育质量的话,找现有的国家系统都不现实,要靠一个一个的样板间。“当年开始做建筑时只有我们一家做样板间,内销的装修房子我们是第一家做,但现在我们作为样板间的功能已经消失了,其他发展商都盖得非常好,所以不要小看一个样板间的作用。社会既要有样板间,也要有像传媒的推动力量,人心是会受到打动的,会遍地开花。”
善用政府的行政力量
天水的市领导曾经跟潘石屹说,每到一个县城,一定要调动起来县委书记和县长,但张欣则希望低调一些,潘石屹认为两种方法都有道理。“我会把美德教育作为一种力量,就算没有领导的推动,也会传播出去,是真正改变人心的。如果要靠行政力量,胡锦涛说一句话,肯定比我和太太厉害得多,但他提出的八荣八耻现在都没有人讲了。要相信自身的生命力,如果把党的庞大系统都利用起来,那么就天天吃吃喝喝,没有用的。”
张欣认为行政力量也有一些作用,比如在偏远的地方,GDP很小,地方靠的就是政府拨的款,谁出钱就听谁的。在这些地方每一个人都是靠政府发的工资,政府讲的话很重要。“我们感到庆幸的是,市教育局觉得这是一件好事,都来支持。我们正在跟有关官员谈如何扩大美德教育,天水做起来后,甘肃还有很多地方可以做,另外陕西和云南也有人感兴趣,星星之火,可以燃起来,尤其是软的项目我们都愿意结合。”
美德教材中西合璧
关于美德教材的构思,因为牵扯到意识形态的问题,中国和西方的美德究竟如何结合呢?张欣表示,美德都一样,但表达的方式不一样,语言不一样,要小孩死记硬背三字经,他们听不进去,社会已经变化了,须要有更现代的语言和方式帮助他们学习,美德要用新的语言去讲,他们讲的跟三字经和弟子规的内容一样,但更现代化,这是本质的差距。这套教材的特点是现代化,适合小孩,他们要做的是更甘肃化,入乡随俗。
“这套教材做的时候眼光是很高的,是全球性的教材。是我的一个加拿大朋友设计的,她是一位传奇人物,很美丽的模特儿。她放弃了模特儿学校和公司,跑到非洲办儿童教育,很有办法。她在北京开幼儿园和办美德中心,训练教美德的老师,教材的设计都非常漂亮,很能打动人,而且中英对照。她生了三个孩子,又收养了一个,天天在想如何教美德,到全世界学有关的课程,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出改善,一点一滴的摸索建立成十九种美德。比如整洁,原来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她跟精神结合在一起,一下子提高了。她建立了一套框架,老师上了她的课后,都有一套系统去教学生,通过对话、讲故事、唱歌等,视野很广,小孩就记住了,之后还有音乐会、话剧。高年级则以行动为主。”
潘石屹回忆他十四岁前在天水的生活,当时阶级斗争很厉害,家里的人互相仇恨。有一次他跟副市长谈起办美德教育,他很赞成,便派老师参加培训班,便这样搞起来。教育局也愿意在学校排课教美德。“从意识形态上来看,中国已经在变,最明显的是大概有四十多年的时间搞阶级斗争,这个指导思想是从上到下;现在的指导思想是和谐社会,在文革期间根本提都不敢提,现在可不一样,我们提倡的美德教育,里面就能体现很多和谐精神。”
发展新的教育事业——IB
早年毕业于剑桥大学,具有国际视野的张欣,最终的抱负是看到整个中国教育事业的改善,更希望整个社会的精神和物质同步进步,“这是最根本的事业,教育是一个切入点,那么美德教育又是一个切入点,我们希望中国所有的学校不是现在的硬式教育,而是询问为本的、启发式的、探究式的教育,世界上有很多这种教学纲领已经出来,像IB(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就相当成熟”。她希望下一步在北京做一个样板间,课程是探究式的,但是以中文为主,英文为副,双语并用,同时又讲美德。最近他们一直注意政策是否已具备条件,并物色合适的人。张欣认为,如果要影响一代中国人的话,需要双语环境,需要一个试点,又要费用够低,让一般人能负担得起。她最近一直找人谈,希望明年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项目,她非常相信样板间的示范作用。
“IB的课程很好,但是没有中文教材,怎么行呢?现在中国的教材是中国的一套,西方的一套,学生学两套课程,累死了,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请一些人设计一套新的课程,我们觉得有可为。IB有一套框架,在这个框架下面可设计中文教材。美德要加进去,希望是行动强一点,服务多一些,但样板间必须先做出来。”
SOHO中国有没有考虑把教育作为产业来发展?张欣对教育的体会特别深,因为她的儿子就在本地学校和国际学校徘徊,9月改为上本地学校,她认为国际学校是一个孤岛,跟社会不接轨;但本地教育的硬式教育不启发人的智能。究竟怎么办?“我深深的感受到需要有新的教育,新的学校,现在大的环境非常好,我们跟教育局一碰头,他们都在提倡新课标(新课程),但不知怎么做,好像和谐社会已经有了,但怎么教呢?不具体,那美德是一个具体的办法。新课标有了就可以做新学校了,现在有很多慈善的钱不知投到哪里去了,只有你有好的项目,钱不是问题,关键要有好的载体。”
她想办的IB学校希望学费尽量低,这样才可以普及。老师方面,初步是20%外籍老师,80%中国老师,也希望把它发展为一个教师培训中心,成为一个好的样板间。“这样样板间如果能在中国社会扎根,才有复制的可能性,否则意义不够深远。”潘氏伉俪希望也可以来香港推广他们的美德教育,交流心得,因为这套加拿大发展的教材,对香港有启发。三年级以下至幼儿园的老师都可以到北京受训。
SOHO中国基金会的使命
SOHO中国基金会于2005年成立,首要使命和工作重心是推动国民特别是少年儿童的美德教育,相信教育是改变中国贫困家庭命运的根本途径,而国民美德修养的提高,是解决中国当前许多社会问题的对症良药。基金会的使命是要在推动社会物质发展的同时,推动中国精神的进步与成长。SOHO中国每年把纯利的1%用于慈善事业,达二、三千万人民币。
儿童美德发展工程项目是SOHO中国基金会在甘肃天水地区的重点发展项目,该地区共有二千八百多所学校,七十多万名学生,该项目将逐步为当地学校全面培训儿童美德课程,并在课堂讲授,最终目标是在当地普及美德课程。
SOHO中国基金会认为品德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础,儿童美德发展项目是为孩子们准备一套需要在一个学年内讲授完成的三至九岁儿童美德教育课程,共讲授十九种美德:整洁、礼貌、温柔、责任感、诚实、帮助、团结、耐心、服从、快乐、慷慨、善良、勇气、和平、爱心、友爱、感谢、同情、服务。项目的目标是唤醒孩子们对人类美德的认识和向往,激励孩子追求卓越,并为他们的家庭乃至整个人类服务。SOHO中国基金会针对天水地区学校厕所设施落后的情况,也同步为开设美德课程的学校建设先进的厕所。
传奇的地产夫妻档
SOHO中国有限公司于1995年成立,由潘石屹和张欣联手创建,主要在北京城市中心开发高档商业地产,建筑以设计前卫、创新见称。潘氏伉俪是一对很传奇的组合。四十五岁的潘石屹出身于甘肃一个贫困家庭,1982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石油部工作。1987年辞职下海从事房地产开发,正好登上中国经济开放的列车。2005年被《财富》(中文版)选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二十五位商界领袖。他的博客影响力巨大,每天浏览人数达千万。
四十三岁的张欣北京出生,十四岁移居香港,曾在工厂打工多年,后留学英国念本科,1992年获剑桥大学经济学硕士。毕业后加盟华尔街的投资银行界。1995年回国,与潘石屹共同创立SOHO中国。2007年她带领公司在香港成功上市,是亚洲最大的商业地产企业IPO。张欣2008年被《福布斯》评为“全球一百位最有影响力的女性”。但近年她对赚钱的兴趣,不及慈善事业、孩子、信仰和贫困地区学校那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