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媒体

张欣:长城下的传奇

2009-06-25

红石实业董事长张欣由大陆新移民、工厂女工、到获得剑桥大学硕士学位,并于美国华尔街工作,之后回国开发其"长城脚下公社",并凭此晋身被誉为国际建筑界"奥斯卡"的"威尼斯双年展"。她不断进步的传奇历程,缘于其爱冒险的性格,这亦是一直推动张欣不断尝试和挑战自己的动力。

 

初到动感之都

成长于文化大革命时代的张欣,年青岁月每天也在摇旗呐喊"毛主席万岁"。虽然成长于中国的火红年代,但她谓当时的生活却一如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般惬意。

十五岁后她随在外文部工作的母亲来港定居,为了生活,跟其他新移民一样当上了工厂女工,过着她形容为没有思想的机械式的生活。

"当时为怕被人听出口音,紧张得一整天可能一句话也没有说。那时每天过着流水式的工厂生活,令我觉得是人生最没有将来的一段时间。"

来港五年后,为了挣脱香港沉闷的工厂生涯,她决心要向外闯,最后毅然赴及英伦。

越洋辛酸史

在英国留学的日子为张欣的人生写下了新一页,她是这样形容在英国的日子,"仿佛又到了另外一个星球!"由念秘书语言学校开始,直到成功考上英国剑桥大学,当上发展经济学的研究生,其间她曾经在炸鱼薯条店打工,又试过在暑假到伦敦的银行当临时秘书。

于剑桥大学毕业后,张欣受聘于美国高盛银行,正式展开了她在华尔街工作的日子。九二年她被调派到香港,虽然工作基地是香港,但她仍然不时纽约、北京两边跑。她说:"那时很多香港人也在学普通话,争相返国经商寻找机会,这段日子令我萌发起回国一闯的念头!"

心有灵犀

断断续续在香港生活数年,九四年因生意上的机缘,认识了来自甘肃的潘石屹。交往短短五个月后,张欣便嫁给在北京从事房地产业务的潘石屹。她说:"决定跟他结婚时,我所有的朋友也说`张欣一定是疯了!`丈夫的朋友亦不看好这段婚姻,他们更打赌我们在一年内必定离婚收场;张欣亦承认跟丈夫是彻头彻尾的两类人,她这样形容初相识的丈夫:"他不但一句英语也不会说,还架着一副挺土气的茶色眼睛!"但是跟丈夫一起生活已踏入第八个年头,并育有两个孩子。"婚后我们吵架的日子可真不少,然而世界上根本没有完全一样的人,相处下来,慢慢发现两人之间有着一些基本的东西将大家联系起来。"

虽然表面看来两人一点相近的地方也没有,但张欣认为与丈夫在理念上有着很强的联系。"我们曾试过很不咬弦,但当中却创造出外人难以体会的和谐。有时候我们会为某些想法相同而感到十分兴奋,或许我们之间起了很好的化学作用吧!"

创造SOHO新天地

婚后一年,丈夫决定在北京创业,喜欢迎接挑战的张欣亦深信中国有广阔的天地让他们开拓,于是决定与丈夫一同上阵,放弃在美国华尔街的高薪厚职,回国与潘石屹开公司。

然而,回想准备由美国回流北京的前一个晚上,张欣说她不知有多紧张和焦虑。离家十五年,故乡的面目早已不是少年时的模样。她说:"初回北京时,仿佛到了一个新城市般。新的生活充满了未知之数,当时每一件事对我来说也是新事物、新挑战。然而当你能从紊乱中理出头绪,进而再找到新方向,所带来的成就感,实在相当大。"

回国创业不久,这对夫妻档在两千年推出"SOHO现代城"项目,创新SOHO住宅生活的概念。"SOHO现代城"的成功把他们的适事业推向高峰,两人于去年推出"长城脚下公社"项目,计划集合亚洲十二位优秀建筑师创建一个当代建筑艺术博物馆,收藏当代建筑艺术以及中国建筑的精髓。"长城脚下公社"将于今年9月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建筑展。

事业家庭两得意

谈到她的成功之道,张欣的答案是:"能有机会不断尝试一些反传统的东西和开发新项目,是我奋斗下去的动力。如果工作上只是不断的因循,一定无法让我做得起劲。一直以来,我想我较别人幸运的地方,是有机会接触世界不同新事物,拉阔了我的涉猎面。"她说:从婚姻、事业的发展来看,我的确算是个反传统的人,但我也有传统的一面。例如我是一个十分着重家庭和孩子的人。当年为了生孩子,我再一次放下如日中天的事业,回来香港待产。"

每当谈到她的孩子,一直表现硬朗的张欣便会变得温婉起来。"孩子是我工作以外的一切。"不管工作多忙,她都会尽量把孩子带在身边,好像今次行色匆匆的香港之行,她也跟孩子一同来,争取相聚时间。

时势造英雄

谈到未完的理想,张欣笑说多的是,目前最大的目标是把公司推向国际。但她从来不去空想,而是不断发觉更多新东西让自己尝试。

张欣是否认为自己所走过的路比别人转折,她却有这样的见解;我想我所走过的路其实跟别人没啥分别,其实我身边有很多朋友跟我有着相近的经历,只是我们生于中国历史上独特的时代,这可以说是历史成就了我们这一代。"

好劳恶逸本色

"严格来说,我是一个不喜欢安于现状的人,我害怕那种过于稳定安逸的感觉。冒险精神成就了我的事业、婚姻以致人生!如果当时我放不开华尔街的高薪厚职,便没有了今天在国内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