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媒体

张欣:我看中国房地产泡沫

2009-06-25

        由世界经济论坛和中国企业联合会联合举办的“2003年中国企业高峰会”于2003年11月6日-7日在北京举行。本次峰会的主题是:新一代领导集体下的中国。来自各国政界要人、国外200余家最大企业的高级执行官、国际组织(如世贸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专门委员会等)首脑、中国国家领导人及相关部委负责人、国外政要、著名专家学者和中国200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领导人出席本次峰会。SOHO中国有限公司的联席董事长张欣潘石屹在峰会上分别作了发言。

  下文暨为张欣在《世界经济论坛----2003年中国企业高峰会暨世界经济发展宣言》上的发言

  关于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我想说三个观点:

  一、中国的房地产是一个年轻的市场:  

  今天本来我准备了一些照片,拍的都是北京97年以前建的房子,那是一些单位机构分给人们住的房子,样子都很丑陋,人们住在里面也有着这样那样的不方便。从1997年开始,中国才开始结束了福利分房,房子才成为一个商品流通进入社会。也就是说,从1997年,我们的城市才真正出现了好的建筑,这时候人们从破旧简陋的房子里搬进现代舒适新房子的愿望是非常迫切的,这时候人们的购买力是在压抑了50多年之后迸发出来的。

  所以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一个仅有6年时间的幼儿,上个星期我去伦敦,看到一个女孩住的房子,她说这个房子是她祖父传给她父亲,她父亲又传给她的。还有我看到几乎所有伦敦建设的项目都是“改造”项目,这说明什么?说明象伦敦、纽约这样的城市已经过了他们的建筑年代。如果我们把一个正在长身体的小孩和一个老人去比较,得出的结论肯定是房子的供应量大了,有泡沫了,问题是我们不能这样比。

  二、中国有多大的力量吹起这个泡沫?

  刚才我说过,目前中国盖的房子基本上是老百姓用积蓄多年的钱加上银行按揭购买的,并没有大的金融机构进来炒做,好象索罗斯也没有来。我们看到一些所谓上百万平米的大项目,其实都是靠预售资金滚动开发起来的,因此在建项目都是有最终需求者,应该是很安全的。一个号称几百万平米的大项目可能因为销售不理想,因为10万、20万资金不到位就会停下来,所以我觉得目前在中国,并没有足够的资金和实力吹起来一个所谓的泡沫。

  三、不要忽视大都市效应

  这次我在伦敦,听人们讲,最近因为许多中东人来买房子,把伦敦的房价抬上去了。我想这就是所谓的“大都市效应”。就是说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它的房价可能越来越和本地经济没有关系,因为在信息年代,资本的流动越来越自由,人们选择居住地点也越来越自由。一个在山东的企业家,很可能在北京买房子,因为他在这里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可以结识更多的合作伙伴,可以参加“世界经济论坛”。我们98年开发SOHO现代城的时候只有10%的外地买家,到了2003年我们开发的建外SOHO,外地客户占了40%,这就是大都市效应的最好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