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媒体
《泰晤士报》- 张欣和潘石屹:北京的明星夫妻档
文/贝蒂娜 冯•黑斯
张欣和潘石屹堪称是北京的明星夫妻档:这对地产大亨神速发家,他们的未来主义设计风格正在改变着北京的面貌。
北京,一个星期六的晚上,我乘坐一座私人电梯“直飞”到位于建外SOHO的一个公寓的顶层—— 32层,张欣和潘石屹这对中国最耀眼的地产大亨就住在这里。门打开了,我被领进了一间异常宽敞的起居室,眼前是宽大的落地窗和四周白墙上美轮美奂的中国艺术品。我们之前在伦敦见过面。夫妻二人热情地跟我打招呼。张欣身着黑裤和皮甲克,一身休闲装束张显其迷人的个人魅力;潘石屹看上去像意大利神话中那个精明的农牧神福恩 ,一副黑框眼镜后,一双黑色的眼睛明察秋毫。
应他们之邀,我和几个朋友前来参加一个非正式的晚宴。我们在餐桌前坐下,面前摆满了丰盛的中国菜肴,谈话中充斥着金融行话。在这里,这种情形再正常不过了。建外SOHO只是他们在北京中央商务区(CBD)开发的几个大型项目中的一个,但他们正是凭借这个项目一跃成为了这座城市中最大的住宅和商务楼开发商之一。他们于1994年结婚,1995年创办SOHO中国。该公司去年上市,在香港联交所募集了19亿美元(9亿5千万英镑),在他们令人眩目的12年创业历程中掀起了一个高潮。在过去的12年里他们凭借成功的地产交易,非凡的营销天赋和创新的建筑创造了大笔财富。北京,这座他们用创新的建筑来装扮的城市,就在不久之前还是一片灰色的海洋。
与北京的其他建筑相反,他们的建筑都是像日本的隈研吾这样的著名建筑大师来设计的,建筑外观突出强烈的视觉冲击,非黑即白,而内部是一片五彩斑斓的世界。他们的职业生涯和私人生活也在大众的关注之下彼此交织,使他们化身为时尚偶像,为他们的品牌增添了一份魔力。Sein Chew是在香港和纽约工作的投资专家,他评价张欣夫妇说:“他们是中国的明星夫妻档。” 潘石屹通过他在新浪网有关地产和社会问题的博客名声大噪,博客的点击量很快就超过了三千万。
他们目前共开发了七个混合房地产项目:从95年在一块无人看好的地皮上开发的第一个项目——SOHO现代城到将于2011年竣工的朝阳门SOHO。也有位于海南中国新兴度假胜地博鳌的博鳌凯宾斯基酒店和2002年开业的中国大陆第一家高端奢侈度假酒店——长城脚下的公社。公社中的建筑均由香港设计师严讯奇和包括张永和在内的其他亚洲知名设计师倾力打造。
博鳌凯宾斯基和长城脚下的公社均由凯宾斯基饭店集团管理。张欣自己承认,她在管理度假酒店方面并不在行。她说,“这个项目最初并不是作为一个商业项目来开发的,它曾是一个梦想。”这是一个由她对建筑的痴迷而浇灌的梦想。现在,商界巨头摩托罗拉,路易威登酩轩集团,帝亚吉欧集团和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等都来这里组织商业活动和头脑风暴会议等。
在这一创业历程中,43岁的张欣和44岁的潘石屹成为了新中国的标志。他们的成功源于他们对客户的深刻了解。他们的客户既来自国际商业社会也来自快速增长的中国中产阶级。中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经济改革为中国中产阶级方兴未艾的财富积累创造了有利的经济氛围。
成为亿万富翁之前,张欣和潘石屹的生活状态正是SOHO中国的客户们所渴求的模式——年轻的都市一族。SOHO的 “居家工作”理念是专门为这些人量身打造的。这一理念的灵感来自于网络技术的出现、小公司的兴起和对更多居家工作空间的需求。两年前,他们的公司改变了经营战略,从开发高档住宅转为着力开发办公和商业零售地产项目,原因是政府对高端住房市场进行政策限制,试图控制飞涨的房价。
他们自己的家,随意而不失高雅,这表明他们已向更大的目标迈进。张欣和潘石屹经常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这样的国际会议上发言。张欣,作为SOHO中国的首席执行官(潘石屹为董事长)被华尔街日报评选为“亚洲最受瞩目的商界女性”十强之一。然而,他们仍在不断调整以承担管理一家上市公司的责任。
我在张欣的办公室拜访她,身着普拉达粗花呢套装,脚蹬细高跟鞋的张欣对我说:“我感到筋疲力尽。自从公司上市以来,我们就登上了一个不同的高度。各种项目不断涌进门来。每个人都知道我们有资金和品牌,有成千上万的开发商渴望获得资金。”当谈到她最新的项目——天安门南(前门大街)时,她的激动溢于言表。这个项目地处北京最大的胡同保护区,建筑面积三十六万平方米,由修复的古建筑和四合院形式的新建筑组成。
胡同是中国一种低矮的传统建筑,在中国大兴土木的时期迅速消失。但是现在政府想要让这座城市的文化遗产焕发新的活力,于是找到SOHO中国来开发这个项目。SOHO中国在政府完成居民安置工作后就接手了这个项目。张欣对由于发展的需要而迅速以新代旧的讲述让我有些伤怀。她承认,看着一部分老北京就这样消失是件痛苦的事情。但是,就在三年前,这里还四处是火灾隐患严重的危房,并且“20户人家的居住空间彼此层叠,店铺充斥着吵嚷和嘶鸣,老奶奶们带着孙儿们闲坐在外面。”
为了开发这一项目,张欣聘请了世界顶级的建筑设计师。该项目的主要街道,包括一个大型的苹果电脑专卖店将赶在北京奥运会时开放。 他们的公司正在参照三四十年代的老照片重修老店铺门面,目的是最真实地重现那个时代的建筑风格。SOHO中国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产物,让它参与北京的旧城保护工作颇具深意。张欣对此也有体会。但她现实地说:“总的来说,大家都比十年前富裕了。当有人请我建一座新建筑,我会去做,但重建(旧)北京城也同样让我感到自豪。”
在她的办公室里摆着两个儿子的照片。九岁的Sean和八岁的Luke在国际学校上学,讲一口流利的英文。在我们共进晚餐时,潘石屹哄两个孩子去睡觉,张欣继续和我们谈话。在SOHO中国,张欣的办公室更加明亮,而潘石屹的则要内敛一些。他们都不太热衷社交。张欣说,“抚养孩子对我来说是首要任务。”他们的生活中心是工作、家庭、以及对精神价值越来越多的追求。张欣说,她在两年前皈依了巴哈伊教,而潘石屹目前仍在“探索之中”。张欣可以说是二人中更国际化的一个。她的父母是旅居缅甸的中国移民,五十年代回到北京,在外文局作翻译。张欣说,她母亲曾给周恩来和邓小平做“缅语和汉语的双向翻译。”张欣本人曾在香港一家服装厂和一家电子制造厂的流水线上打工,她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到苏塞克斯和剑桥学习经济学,而后在华尔街工作。
九十年代中期,和其他被中国经济变革吸引的海外华人一样,她打算回到中国。一个朋友建议她考察一下一个叫北京万通的房地产公司,潘石屹当时是这家公司的合伙人之一。就这样他们相遇了,四天之后,他向她求婚,一年之后,他们成立了红石公司,2002年更名为SOHO中国。
潘在他的办公室通过翻译对我说:“我是家庭观念很重的人。”他出生于甘肃一个文革期间陷入赤贫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受批斗的教师,母亲是个残疾人。潘说:“父亲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人。他教会我如何在最恶劣的环境下生存。在我小的时候(七十年代早期),我们村里很多小孩死于疾病和饥饿。而我家没人死去。”
他于1982年到北京石油学院上大学,然后一直在房地产业工作,直到和别人合伙创立万通。他这样总结北京建筑业非凡的发展:“20年前,人均居住面积为7到8平方米,现在人均居住面积为30平方米,这是很大的改变。”
谈到与张欣相遇,他说:“你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需要,而我们的需要在那时契合了。”可以说,和张欣结婚是潘石屹做过的最成功的商业决策。他们彼此完美互补:张欣负责审美和设计,潘石屹负责谈生意。潘石屹说:“我们如何分工只是一种说法而已。我们两个彼此尊重彼此理解,即使有冲突,我们也能克服。”
随着奥运会的临近(开幕式定在八月八号),中国的主要城市,特别是北京,卷入到大兴土木的风潮之中,甚至有关房地产业即将进入低迷期的警告都不能遏制这一风潮。对房地产市场来说,这是一个大公司吞并小公司的合并时期。SOHO中国将募集到的3亿美元用来购买了北京两个高端房地产项目以及它们的公司。
潘石屹说:“在中国有这样一种说法——经济学家总是错的,商人总是对的,而政府有时是对的。经济学家总是错的是因为中国已经停滞了几百年——唐朝是唯一一个与西方有过接触的朝代。但现在中国人在内心深处对外面的世界兴趣十足。”
SOHO中国目前的项目只集中在北京,但张欣说,这种情况在未来可能会改变。北京这座城市有正式人口一千两百零四万,外来人口五百一十多万。农民工正不断涌入这座城市,中产阶级也在迅速发展,这些都带来了超乎寻常的需求。人们对于中国亿万富翁的数量有不同的估计,但可以肯定,中国正在向排名第一的美国靠拢。一年前,在中国有15名亿万富翁,目前福布斯记录在案的有66名,其中很多和张欣夫妇一样,是地产界的大亨。
当我问到他们的未来计划时,张提到了他们的基金会。这一基金会于两年前建立,旨在提倡一种适应当今需求的教育战略。她说;“中国的教育仍停留在七八十年代, 好像中国仍有一种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
但从他们的言谈中似乎听得出,从长期来看,他们还打算将SOHO中国打造成一个世界级的公司。潘石屹在餐桌上说:“世界正在成为一体。”他的意思可能是世界将越来越中国化。他继续说:“我想看看十年后中国的公司将是什么样子。肯定不会是美国模式的。到时候中国会有一个处于支配地位的公司,它将会非常不同。说到底,美国公司是资本主义的产物,但中国搞的既不是共产主义也不是资本主义。这两种主义都各有利弊——很清楚,世界正在前进。”长城脚下的公社庆奥运派对的邀请函上恰如其分地写道:“本千年第八个年头第八个月的第八天,新中国世纪正式拉开帷幕。”而他们正是这新中国世纪中的领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