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与媒体
京味儿大栅栏 留连忘返
晌午。
大栅栏。
一条陈旧但喧哗的胡同中。
几家店铺被人群围了个水泄不通。
眼瞅着一个时辰过去了,四下聚上来的人不少反多。
一群年轻人混在其中。
确切地说,这是一群衣着时尚、个性前卫的年轻人。
又是半个时辰,人群开始躁动,他们明显感觉到——目标已经越来越近了。
站在最前面的一个年轻人,神情急切,呼吸紧张,他的手不知不觉渐渐握紧。
终于,只见店外守门的白衣老者对他微微一笑,把手一招。
他一个箭步纵身跃起,径直杀入了目标中这家饭馆。
如果我是古龙,我一定会以这样的方式开始对大栅栏、老字号和食客的描述。
从前门地铁口上来,扑面而来就是几个大大的“拆”字。沿街的小商贩一边招揽路过的游客,一边“挥泪大甩卖”。第一次令我感到震撼的是老字号“谦祥益”,门口赫然竖着“百年老店拆迁”的招牌。店里人声鼎沸,注意观察了一名专为顾客扯布的售货员,一个小时竟然没有停过手。出了店门,随着拥挤的人流继续前行。意想不到的是,昔日这个不招本地人“待见”的大栅栏,此时竟然汇聚了四九城的京城百姓。他们手持相机或是DV,专注地边走边拍。我想,此时此刻,他们正在穿越这一片老北京,试图留下最后一抹记忆。
往西拐进一条狭窄的小胡同,从此就扎入了闻名遐迩的京城小吃老字号,爆肚冯、月盛斋、瑞宾楼、小肠陈,他们依次排开,香味串起了整条胡同。各家店铺之间相隔不到50米,门外排队的队伍竟能首尾相连。大部分食客都要依次尝遍,所以,吃上一顿饭往往需要几个钟头。
时下,大栅栏拆迁在即,来品尝老字号的客人越来越多,逛大栅栏变成了年轻人的周末休闲活动。或许,大家只是很想记住那个浓浓的北京味儿……
满口都是令人感动的香味
老字号:爆肚冯
老皇历:至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据说慈禧也偏好这口儿。
老脾气:都说是开门迎客,但爆肚冯偏偏是关起门来做生意。无论外面食客的队伍有多长,两扇玻璃门总是紧掩着,一位伙计把住门边,扒拉着人头,出来几位,才能放进几位客人。无论外面的食客等了多久,多么心焦。目的只有一个,让店里的客人踏踏实实地吃饭。
必备武器:厚杂志(足可以看一个小时)、厚衣服(虽然春暖花开,但在外面傻站一个小时,绝非单薄的春衫可以应付)、零食(可以先填填肚子)
排队指数:★★★★(如果赶上“饭点儿”,非周末,1小时)
找到爆肚冯并不难,虽然有许多店意图鱼目混珠,但只要看看每家店的排队指数,就能准确甄别出真正的“爆肚冯”。记者从11:30开始排队等位,12:30落座,其中无数次动摇,但每当看到从店中出来的食客心满意足的神色,就暗暗坚定自己的决心。
终于轮到进店了,店内地方不大,但并不拥挤。虽然外面排队人无数,但为了保证店里食客可以安静就餐,伙计在门口把得牢牢的。店里的桌椅比较陈旧,餐具也都是蓝边碗、蓝边碟子。伙计穿着统一的白色制服,态度不错,仿佛一下子回到了上世纪。
拿来菜单开始点菜,里面有肚仁、散丹、肚领……光品种就有二十个之多。经推荐,我点了爆肚老三样,分别是散丹、杂碎汤和烧饼。端上来的爆肚热腾腾的,蘸上作料尝尝,没有丝毫的腥臊膻气,嚼在嘴里咯吱咯吱的,不费牙,非常爽脆,还有一丝清香。就着烧饼吃完爆肚再来碗杂碎汤,顿时,心里、胃里都舒坦了。
价格:爆肚10~40元/盘(赠送小料一碗),烧饼6角/个,杂碎汤5元/碗
餐位:二层,能容纳60人同时就餐
营业时间:10:00~21:00
地址:前门大街廊坊二条39号
老字号:小肠陈
老皇历:小肠陈家那口让外人看来有些神秘的卤汤锅,已经翻滚了一百多年。有四代传人先后在锅前执掌生意,而享用过汤锅中各色卤品的顾客已不计其数。而小肠陈真正的辉煌从第三代传人——陈玉田开始。
老脾气:下午1:00多就卖没了,不管后面排了多少客人,一律关门歇业。
必备武器:厚脸皮(如果店里没地儿坐,撂下一块钱押金,就可以把卤煮端走)、手套(端着一碗汤汤水水来回走,真需要戴副手套。)
排队指数:★★(这是等位时间最少的一家)
对于小肠陈,我有一种情结。第一次来,因为爆肚冯排队时间过长,没有吃上小肠陈的卤煮。第二次来,早早地就先来小肠陈排队。没成想,队伍虽长,但进展神速,不到20分钟,一碗热气腾腾的卤煮已端到手上(比起其他几家店,20分钟已算神速了)。
小肠、肺头、肚子、猪心、猪肝、豆腐、火烧……各类质地不一、口感各异的卤品“欢聚一堂”,再加上那锅鲜香扑鼻的卤汤,吊足了顾客胃口,勾动着食客馋欲。除了香味诱人,大师傅表演般的制作工艺也让食客流连忘返。小肠陈采用“明案”操作,卤品置于案头,豆腐切成三角状。小肠花样分断,肺头剁烂筋脑。一阵眼花缭乱之后,各种卤品已然分门别类码放碗中。经过刚才的眼睛进食后,更觉胃口大开,一碗?怎么够。
价格:5元/碗,外加火烧是5角/两
餐位:屋里挤挤大概能容下十来口人,门外还单支了一桌,应该也能就合三五人
地址:从廊坊二条向西100余米胡同北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