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媒体

同仁堂企业文化

2009-06-15

       质量观
 

 

  从古至今,同仁堂文化质量观形成的原因大致有两个:一个是同仁堂人的自律意识。历代同仁堂人恪守诚实敬业的药德,提出"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信条,制药过程严格依照配方,选用地道药材,从不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另一个是同仁堂的外在压力。这外在的压力就是皇权的压力,因为是为皇宫内廷制药,故来不得半点马虎,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杀身之祸。
 

 

  历代同仁堂人坚持"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四大制药特色,生产出了众多疗效显著的中成药。1989年,国家工商局将全国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称号授予了同仁堂,使同仁堂成为迄今为止在全国中医药行业唯一取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的企业。同仁堂不仅有"十大王牌",而且形成了以"十大名药"为代表的产品系列,从而赢得了国内外人士的广泛赞誉和青睐。
 

 

  信誉观
 

 

  若用一句话概括同仁堂的企业精神,那就是:同修仁德,济世养生。同仁堂的创业者尊崇"可以养生,可以济世者,惟医药为最",把行医卖药作为一种济世养生、效力于社会的高尚事业来做。历代继业者,始终以"养生"、"济世"为已任,恪守诚实敬业的品德,对求医购药的八方来客,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一律以诚相待,始终坚持童叟无欺,一视同仁。在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中,同仁堂始终认为"诚实守信"是对一个企业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讲信誉是商业行为最根本的准则。
 

 

  形象观
 

 

  同仁堂历代传人都十分重视宣传自己,树立同仁堂形象。如:利用朝廷会考机会,免费赠送"平安药",冬办粥厂夏施署药,办"消防水会"等。如今的同仁堂不仅继承了原有的优良传统,而且又为她赋予了符合新时代特征的新内容,世纪之交的同仁堂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同仁堂整体形象的宣传,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第二,以《同仁堂》报为载体进行企业内部宣传,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第三,发挥同仁堂文化力的作用,用同仁堂精神鼓舞教育员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第四,抓同仁堂企业识别系统的设计工作,树立同仁堂面向21世纪的新形象;第五,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向社会无私奉献一份爱心,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企业目标:
 

 

  以高科技含量,高文化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绿色医药名牌产品为支柱,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医药产品集团。简称"三高一强"。
 

 

  企业使命:
 

 

  弘扬中华医药文化,领导"绿色医药"潮流,提高人类生命与生活质量。
 

 

  管理信念:
 

 

  同心同德,仁术仁风。
 

 

  服 务 铭:
 

 

  为了您的健康与幸福,尽心尽意,尽善尽美。
 

 

  广 告 语:
 

 

  神州国药香,北京同仁堂。
 

 

  生产现场标语:
质量即生命,责任重泰山。 一百道工序,一百个放心。
 

 

  

 

  生产一流品质,同仁堂永恒的信条; 创造国际名牌,同仁堂不懈的追求。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大事记

  一六六九年 (清康熙八年)乐显扬创办同仁堂药室。
 

 

  一七零二年 乐凤鸣将药铺迁至前门大栅栏路南。
 

 

  一七零六年 乐凤鸣在宫廷秘方、民间验方、祖传配方基础上总结前人制药经验,完成了《乐氏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一书,该书序言明确提出‘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训条,成为历代同仁堂人的制药原则。
 

 

  一七二三年 (清雍正元年)由皇帝钦定同仁堂供奉清宫御药房用药,独办官药,历经八代皇帝,188年之久。
 

 

  一九四八年 乐氏第十三代传人乐松生接任同仁堂经理。
 

 

  一九五四年 同仁堂率先实行了公私合营。
 

 

  一九五五年 同仁堂经理乐松生在中南海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同年被选为北京市人大代表,并出任北京市副市长。历任全国一、二、三届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任委员。
 

 

  一九五六年 乐松生经理代表北京工商界在天安门城楼向毛泽东主席、刘少奇主席、周恩来总理递交北京市私营企业全面实行公私合营的喜报。
 

 

  一九五七年 同仁堂中药提炼厂正式成立,开创中药西制的先河。
 

 

  一九七九年 同仁堂厂、店 牌号得以恢复。
 

 

  一九八五年二月 北京市政府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同仁堂成立315周年庆祝大会。党中央、国务院对北京同仁堂非常关心,对这次纪念活动十分重视,李先念、彭真、乌兰夫、王震、薄一波、郑天翔、方毅等国家领导人为同仁堂题词达30余幅。

  一九八九年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认定“同仁堂”为驰名商标,受到国家特别保护,“同仁堂”商标还是中国第一个申请马德里国际注册的商标,大陆第一个在台湾申请注册的商标。
 

  一九九一年 同仁堂制药厂晋升为国家一级企业。
 

  一九九二年七月 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组建成立,8月19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集团成立大会,江泽民主席为同仁堂题词,“发扬同仁堂质量第一的优良传统,为人民保健事业服务”。
 

  一九九七年 国务院确定120家大型企业集团为现代化企业制度试点单位同仁堂作为全国唯一一家中医药企业名列其中。
 

  一九九七年六月 由集团公司六家绩优企业组建成立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年七月,同仁堂股票在上证所上市,这标志着同仁堂在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进程中迈出重要步伐。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 集团公司所属企业八条主要生产线通过澳大利亚GMP认证,为同仁堂产品进一步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一九九九年二月 同仁堂发展委员会成立。委员会的宗旨是:立足全国、面向世界、着眼未来,提高同仁堂产品的科技含量,为同仁堂在21世纪的腾飞提供拥有知识产权的“重磅产品”。
 

  二零零零年 三月 同仁堂大厦落成
 

  二零零零年 五月 成立了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同年10月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实现了国内首家A股分拆成功上市
 

  五月 成立了同仁堂麦尔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开始了向生物工程领域的初步探索。
 

  十月 在香港成立了同仁堂和记(香港)药业发展有限公司,为同仁堂产品进入国际主流市场迈出了关键一步。
 

  二零零一年 六月 与崇文区卫生局合作,组建北京同仁堂崇文中医医院,并于 6月18日正式揭牌,标志着同仁堂在实现中医中药有机结合方面,正在进行有益探索。
 

  二零零一年 七月 由北京市政府授权的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揭牌。这标志着同仁堂实现了规范化的公司制的转变,也是体制上的一次重大变革。